习近平总书记关切事丨长江、黄河,澎湃着高质量发展的声音
不断书写新的绿色奇迹——新中国成立75周年生态环境保护成就综述
中纪委网站:紧盯国资监管责任落实 推动补齐管理短板

治理抗生素滥用须戒不良依赖

发布时间:2011-02-26  来源:新华网-京华时报  字体大小[ ]

  一些医院和医生为了更高经济效益、更多提成,要么小病大治,要么“只选贵的不选对的”,滥用抗生素已成为重要创收手段,使得抗生素与激素、维生素和输液等一起,成为宰得患者肉疼的“三菜一汤”。

  日前,卫生部全国细菌耐药检测网负责人透露,卫生部近日将出台抗生素相关使用标准,用量超标严重的医院,将被降级处理。而此前,卫生部宣布今年将开展“抗菌药物应用专项治理行动”。

  卫生部门开展专项治理的政策动向,一方面表明在我国抗生素滥用现象已经相当严重,统计资料显示,我国每年有8万人死于过度使用抗生素;药物不良反应报告中1/3以上与抗菌药有关。另一方面,怎样科学治理,切实见效,依然是值得有关部门乃至全社会认真思考的问题。

  记得去年“超级细菌”横空出世,人们闻之色变。而这种“超级细菌”之所以出现,正是由于人们长期过分依赖抗生素杀菌才催生出来的。反思抗生素滥用的深层原因,其实也源于种种不良依赖的存在。

  首先是利益的依赖。相比普通药物,抗生素要贵不少,越高级的抗生素越贵,这种价格落差在“以药养医”机制下,往往转化成了利益黑洞。利益驱动,加上医德缺失,一些医院和医生为了更高经济效益、更多提成,要么小病大治,要么“只选贵的不选对的”,滥用抗生素已成为重要创收手段,使得抗生素与激素、维生素和输液等一起,成为宰得患者肉疼的“三菜一汤”。

  其次是疗效的依赖。美国学者皮特·布鲁克史密斯曾说,疫苗、抗生素以及近年来医疗技术的飞速发展,造成了一种我们几乎不受疾病影响的假象。抗生素的滥用,在于它时刻在医生和患者之间制造着这样的假象,维系对“见效快”的生理和心理依赖。

  从医生方面,片面追求医疗效果,迎合患者短期见效的要求,在选择治疗方案时,往往回避循序渐进的规律,直接下“猛药”求速效。从患者方面,由于缺乏医学、药学知识,对抗生素滥用的危害了解甚少,反而有个头痛脑热、着急上火的,都希望通过吃抗生素、输液等赶紧好了再说。其结果,不管是医生还是患者,都把抗生素当成了“万能药”,越用越耐药,越耐药越升级,陷入了无休止的恶性循环,最后“药无可用、病无所医”。

  这种两种依赖,不仅不相互抵触,反而能相伴相生。以“输液热”为例,这是抗生素滥用的一种表现,各个医院蔚为壮观的“吊瓶森林”之所以形成,正如一位医学教授所说:“患者需求的快速康复和医生之间的趋利动机成为输液最根本的要素。”

  因而,治理抗生素滥用,不能“头痛医头,脚痛医脚”,而应借鉴中医的整体观与系统论,既要改革“以药养医”机制,切断利益链条,完善合理用药管理体系,从制度上破解滥用,又要加大惩治力度,提高违法成本,从监管上防治滥用;还应加强医生职业道德教育,加强医学科普,倡导合理用药观念,从意识上摆脱滥用习惯。须多管齐下,才能戒除对抗生素的各种不良依赖。 (评论员李力言)

全球公众传摘编GAN  JADE

【免责声明】:以上图、文、音/视频文章内容转载于网络(本网原创文章除外),其版权均属于原作者或归属权利人。我们尊重原创,也注重分享。转发推广仅供学习参考之用,禁止用于商业用途,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。仅供交流学习了解法律、法规、政策,如无意侵犯到贵公司或个人的知识产权,部分文章转发推送时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,若来源标注错误或无意侵犯到您的权益烦请告知本网制作采编部QQ号: 3555333776,微信号:GAN160003,请联系我们将立即删除或更正。电话:010-89525216。本网投稿邮箱:3555333776@QQ.COM。通讯地址:北京市通州区通胡大街78号(京贸中心)二层15号。本网原创文章欢迎转载,为尊重和维护原创权利,请转载时务必注明原创作者、来源:XXXXX网站。
点击查看更多评论>>发表感言:
验证码,看不清楚请点击更换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