习近平总书记关切事丨长江、黄河,澎湃着高质量发展的声音
不断书写新的绿色奇迹——新中国成立75周年生态环境保护成就综述
中纪委网站:紧盯国资监管责任落实 推动补齐管理短板

中国13亿人年人均输液8瓶 反映啥?

发布时间:2011-01-08  来源:新华网- 新华日报  字体大小[ ]

中国13亿人年人均输液8瓶 合理用药呼唤法律介入

  国家发改委有关人士近日透露:2009年全年中国输液用了104亿瓶,相当于13亿人口每个人输了8瓶液,远远高于国际上2.5-3.3瓶的水平。此消息传出,引起社会一片哗然。

  输液成为主要治疗手段

  近几天,南京天气特别寒冷,南京各大小医院的急诊科输液室几乎座无虚席,南京儿童医院甚至连候诊大厅里都有家长带着孩子在输液。记者问一位护士长,发烧不输液改成打针行不行?该护士惊讶地说:“已经没人打针啦,来这里的都是输液的。”

  “记得我小时候每次感冒发烧时,父母都是把药片碾碎,捏着鼻子灌下去,实在严重了才带到医院打针。”南京市民张庆生说,不知从何时起,到医院看病都要输液了,打针已经成为儿时记忆。

  南京一家中等规模的医院急诊科主任告诉记者,他们每月的输液量在1.3-1.6万瓶之间,已经成为治疗的主要手段。 

  “输液量最大的就是抗生素。”南京市第一医院急诊科的张铮主任说,二三十年前,感染发烧的孩子,打一针40万单位的抗生素,就能管用,而现在不行了,要打就得160万单位以上,这么大剂量的药打到人的臀部,会引起臀肌挛缩,特别是孩子,打针的部位会引发肌纤维坏死,还会影响骨骼发育,所以在制订治疗方案时,医生都会考虑给孩子输液。

  过度输液成因复杂,将会导致无抗生素可用

  国人输液量这么大,看似是个单纯的医疗问题,其实背后涉及到医疗机制与体制、社会诚信、国民健康知识素养等多重原因。

  “孩子感冒发烧来看病,如果医生不给挂水,家长会认为你不重视。门诊上,家长主动要求给孩子挂水的比例占30%以上。”南京市儿童医院急诊科赵德育主任说,患儿父母通常恨不得一瓶液输下去,孩子就药到病除。

  “当然医生的自我保护也助长了大输液的嚣张气焰。比如有些感染性疾病,用低档抗生素也行,但有的医生上来就先用大剂量的高档抗生素,这样病人好得快,认为你水平高,否则可能投诉你。”南京鼓楼医院急诊科王旭东医生说,这无形中增加了病人的用药量。

  国人输液这么多的另一个重要原因,还与当前普遍的“以药养医”机制有一定关系。据业内人士透露:目前我省官方规定大医院药占比不能超过47%,但在一些水平不高、又无技术特色的小医院,“卖药”是养活医院的不二法则,药占比通常占医院总收入的70%-80%,而给病人输高档抗生素,是赚钱最快且最安全的方法。

  大输液、滥用抗生素虽然短期内养活了医院,但从长远来看,遗患无穷。据卫生部有关统计显示:国人人均消费抗生素为美国的10倍!令人触目惊心的还有如下数据:中国每年约有20万人死于药物不良反应,其中滥用抗生素造成的死亡占40%。中国现有的180万聋哑儿童中,60%是由药害所致;1000万聋哑人中,60%-80%与药物不良反应有关。

  “在国外,像丁胺卡那、庆大霉素这些低档抗生素都还在普遍使用,而在国内,这些药10多年前就不用了。”赵德育主任说,大输液导致的不仅是经济上的浪费,更造成另一大恶果,那就是新抗生素研发速度,赶不上耐药性细菌出现的速度。近年来不断出现的“超级细菌”,就已经给人类敲响警钟,“将来人类无抗生素可用”也许不是危言耸听。

  合理用药,呼唤法律强力介入

  “在美国,有人形容‘买抗生素比买枪还难’,可见对抗生素管理之严格。而且,美国多数医院没有输液室。”南京鼓楼医院院长助理、医教处处长吴超对此深有感触:来医院看感冒的外国人,往往只要求医生给开点板蓝根、小柴胡等,极少主动要求输液的,而中国人恰恰相反,认为输液治疗,效果比吃药、打针来得快。因此,有关专家认为,不妨借鉴国外的先进管理经验,对抗生素等药物严格实施分级或分类管理。低年资医生,只能开第一代和第二代抗生素,高档抗生素须有主任级别医生签字才可以用。

  合理治疗,呼吁了这么多年,可效果不佳,关键在于监管上缺乏强有力的手段。专家认为,如果真正实施“医药分家”,医院只管看病,不管卖药,医生开处方不受利益驱动,医院无需通过创收养活自己,大输液就会大大减少。其次,要动用法律手段监管滥用药,比如对无指征的大输液,医生甚至要付出坐牢的代价,只有对症下“猛”药,才能从根本上杜绝大输液现象。(记者 仲崇山)

全球公众传媒摘编:GAN  JADE

【免责声明】:以上图、文、音/视频文章内容转载于网络(本网原创文章除外),其版权均属于原作者或归属权利人。我们尊重原创,也注重分享。转发推广仅供学习参考之用,禁止用于商业用途,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。仅供交流学习了解法律、法规、政策,如无意侵犯到贵公司或个人的知识产权,部分文章转发推送时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,若来源标注错误或无意侵犯到您的权益烦请告知本网制作采编部QQ号: 3555333776,微信号:GAN160003,请联系我们将立即删除或更正。电话:010-89525216。本网投稿邮箱:3555333776@QQ.COM。通讯地址:北京市通州区通胡大街78号(京贸中心)二层15号。本网原创文章欢迎转载,为尊重和维护原创权利,请转载时务必注明原创作者、来源:XXXXX网站。
点击查看更多评论>>发表感言:
验证码,看不清楚请点击更换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