习近平:在国家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颁授仪式上的讲话
“深学笃行阐释习近平经济思想2024年会”在京举办
不断书写新的绿色奇迹——新中国成立75周年生态环境保护成就综述

并不是每一个证明都叫“奇葩”

发布时间:2015-12-01  来源:新华网-北京青年报  字体大小[ ]

  “奇葩证明”层面不穷,大大增加了办事成本,让民众疲于奔波。但有一个问题一直存在误区:“奇葩证明”究竟奇葩在哪里?很多时候,奇葩的不是证明本身,而是办证明的过程。

  原标题:并不是每一个证明都叫“奇葩”

  家住济南市经五小纬六的秦老太如今已是75岁高龄,本该安享晚年的她最近却被一纸证明搞得身心俱疲。“我老伴去世了,我想让儿子继承房产,但公证处需要提供我公婆的死亡证明。他们上世纪逃荒到马来西亚,60年代已在国外去世,如今我们去哪里开这份证明呢?”

  “75岁老人被要求开生于晚清时代公婆死亡证明”,这是某门户网站的新闻标题,指向性非常明确:这又是一个折腾人的“奇葩证明”。不出所料,绝大多数网友都被新闻带着走了,各种质疑和吐槽蜂拥而至。“奇葩证明”当然人人深恶痛绝,吐槽“奇葩证明”大概也算得上是一种舆论时尚,但还是忍不住想提醒一句:难道每一个看上去很难办或者有悖常理的证明都是“奇葩”吗?

  无可否认,要证明生于晚清,且从未见过面的公婆已经死亡,对秦老太及其家人来说是件勉为其难的事情。但要知道,老人是否死亡,不仅关系亲情,更是一个法律问题,不能靠主观判断,而应通过特定的法律程序。根据《继承法》第十条规定,财产继承的第一顺序是配偶、子女、父母。对于秦老太的儿子来说,他的母亲、姐姐和爷爷奶奶都同意放弃继承,他才能办理过户。如果继承人中有人去世,就需要出具其死亡证明。可见,公证处要求出具死亡证明,并非有意刁难,而是严格按法律办事。不妨换位思考,如果公证处也和大多数网友一样,认为这是一个根本不需要证明的“奇葩证明”,那么其公信力反而应该值得怀疑。

  “奇葩证明”层面不穷,大大增加了办事成本,让民众疲于奔波。但有一个问题一直存在误区:“奇葩证明”究竟奇葩在哪里?很多时候,奇葩的不是证明本身,而是办证明的过程。比如最典型的“证明我妈是我妈”,看上去十分荒谬,但在特定情况下,比如子女因户口外迁,迁出地与接收地的户籍管理部门未能做好对接工作,就会导致信息缺失,这时这种证明其实是必要的。问题在于,在公民的户籍信息已经实现互联互通的背景下,这原本只是一个非常简单的证明,可能敲个回车键就能完成的事,但由于相关职能部门相互推诿扯皮,把办事成本转嫁给了普通民众,最后变成了一件无比复杂的事情。

  事实上,在一个法治化和信息化的社会,关于公民身份和财产的各种证明会越来越多,只不过有些有形的,有些是无形的。这当然会带来不便,但同时也有利于保护公民的切身利益。对此,网友和舆论不应盲目地去质疑证明的合理性和存在意义,而应更多地反思如何简化法律和行政程序,尽可能地降低办证成本。

  以此事为例,有律师支招:秦老太的儿子可以原告身份起诉其他继承人,通过诉讼途径来解决房产过户问题。这当然是个办法,但绝不是一个好办法。一来成本过高,二来也容易引起不必要的纠纷。问题显然在于,对于类似情况,法律上为何没有一个更妥善的解决办法?是不是存在制度死角?相关职能部门能否提供相应的帮助,而不是让民众毫无效率地奔波?说到底,每一个“奇葩证明”的背后,都存在着法律和制度的缺失以及职能的缺位。

法制中国网摘编任薏宏

【免责声明】:以上图、文、音/视频文章内容转载于网络(本网原创文章除外),其版权均属于原作者或归属权利人。我们尊重原创,也注重分享。转发推广仅供学习参考之用,禁止用于商业用途,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。仅供交流学习了解法律、法规、政策,如无意侵犯到贵公司或个人的知识产权,部分文章转发推送时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,若来源标注错误或无意侵犯到您的权益烦请告知本网制作采编部QQ号: 3555333776,微信号:GAN160003,请联系我们将立即删除或更正。电话:010-89525216。本网投稿邮箱:3555333776@QQ.COM。通讯地址:北京市朝阳区朝外雅宝路12号(华声国际大厦)1层 1 2 1号。本网原创文章欢迎转载,为尊重和维护原创权利,请转载时务必注明原创作者、来源:XXXXX网站。
点击查看更多评论>>发表感言:
验证码,看不清楚请点击更换。